龙潭河镇:“管、引、培”写活山乡人才文章
- 掌上张家界 2022-09-25 07:48:44 黎亚军 朱鹏 阅读:
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讯(通讯员黎亚军 朱鹏)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长期以来,慈利县龙潭河镇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意识,在“管、引、培”上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助推人才回流、服务家乡,逐步构建起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生力军”。
多机制“管”,让人才“有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探索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兴镇”落地落实。“一个会”树导向。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纳入党委工作重要议程,建立季研判、年总结人才工作会议制度,认真研读省、市、县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时刻掌握人才工作推进最新动态,确保人才工作推进有目标、有方向,制定出台《龙潭河镇联系服务人才“双联”工作方案》,有力保证人才政策上下有效衔接、工作举措实时动态调整。“一个库”管人才。以镇人才办为基础,辐射建立各村(社区)人才工作服务站,全镇共计配备人才服务专员1名,人才工作人员21名,全面强化人才工作硬实力。按照“党委统筹、专项管理”的原则,分类别建立包含优秀企业家、退役军人、农村致富能手等在内的镇级人才专库,实行专人动态联系管理,确保人才“应纳尽纳、一个不漏”,全镇累计摸排各类人才143名,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储才”。“一个链”优服务。以“导师帮带”为核心,逐步搭建起集思想教育、学习培训、生活工作于一体的人才“服务链”。建立22个人才工作室,让人才返乡有“巢”。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让人才交流有平台。建立党委委员联系村(社区)人才工作、服务优秀人才机制,推动“导师帮带”扎根本土,11名镇党政班子共联系56名村(社区)干部,有力推动更高水平的村干队伍建设。在基础较好的村(社区),探索建设“村书记联系大学生”制度,不断强化对高素质优秀人才凝聚,为持续推进镇域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全镇人才服务专员、科技特派员累积为返乡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上门服务100余次。
多渠道“引”,让人才“归巢”。抢抓当前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难的窗口期,用活上级各项利好政策,切实加大人才回引力度。政策“引才”。加强与县农业、就业部门联系,积极为返乡创业人员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将各项助农资金用在实处、花在刀刃,让政策红利一点不少的直达“土人才”,为人才返乡增添强大信心。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省、市级示范龙头企业1家,家庭农场6家,录入人才库共计65人,成功带动18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产业“聚才”。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速“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力度,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升级,持续推动“产业蛋糕”做大做强,让农村“土专家”有“位”可期、有“位”可用,进一步扩大农村本土就业面和就业领域,共计78名技术性农民人才成功留在本镇发展。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龙潭河汉剧团重新上台开唱,成功吸引25名文化人才投入文化振兴之路,凝聚起山乡发展的巨大文化力量。技能“留才”。大力发展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定期开办厨师、电工、电器维修等技能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成为掌握多技能的农村人才,转化为本地“土专家”,为技术和人才同留本地和吸引人才在本地创业就业创造更好基础。近三年来,邀请县人社局、县职中来镇开展各类培训3次,成功培育出技术熟练度较高农村“土专家”150名。
多途径“培”,让人才“思乡”。坚持躬身入局当好“火炬”,以“三堂课”为蓝本,厚植人才沃土,努力培养出一批思想觉悟高、家乡情怀深、文化水平高的的本土人才,为镇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思想课”强引领。利用屋场会、民情恳谈会等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加大对党的好声音、好政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各类农村“土专家”进行上门访、电话访、微信访,对党中央多年来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利好政策进行宣讲,让农村人才充分感受到农村这片广袤土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利用好上党课、主题当日活动等。在各村(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让“五老”现身说法,传述革命故事、优秀传统、家乡巨变,深植“家乡情”,实现铸魂育人。“文化课”育情怀。充分利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这两块金子招牌,唱好家乡文化大戏,连续三届成功举办“板板龙灯艺术节”,2022年,板板龙灯成功入选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备选节目名单,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牢。加强“龙潭河风情网”本土传媒培植,全方位加大本土人文风情、发展变化等宣传力度,让外乡游子时刻能看到、想关注,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茶话会,让家乡情怀成为心中共鸣,为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成功吸引在外成功人士投资家乡建设400万元。“自学课”提素质。坚持每周开展1次举办“龙青大讲堂”,将政府青年干部组织起来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互补短板,促使青年干部在学习上、能力上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推进“田间课堂”建设,让青年干部走进田间地头看产业、学技术,实现实操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大力推进村干素质提升行动,鼓励村干参加再教育,在学历和素质上更进一步,截至目前共成功举荐11名村干参加慈利电大学习。适时开展“团团公考培训班”,选用能力较强的政府干部,为有意愿参加公考的村干提供免费课程服务。在人才培养上的多项举措,不仅彰显出党委对人才的重视和态度,也进一步促进了在外人才对家乡改观,为实现“人才归巢”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