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村落梭子丘
- 张家界新闻网 2018-11-12 09:12:27 戴 澧 兰 阅读:
白族彩绘
在白族民歌声中醒来,在仗鼓舞中沉醉。我做了个美梦,梦回贺龙元帅故乡桑植县。马合口乡政府所在地梭子丘村700多年的风花雪月犹如身着霓裳的白族少女,款款走来。垂下的穗是桑植县的风,艳丽的饰是白族照璧的彩,帽顶的洁白是武陵山上的雪,弯弯的造型是马合口乡的月。和风细雨吹起衣角,绣花飘带百里透红,像害羞的脸蛋,盼着你来。
梭子星河入梦里
在梦里,梭子丘化成一朵彩云,从云南省大理州飘来,飘到身边,落下濛濛细雨,在时光的流水里滋润着桑植县红色的土地。云朵之下,倚窗顾盼,一个眼神邂逅就是700多年的守候。
一条不长的白族老街像是一卷胶卷,定格一帧一帧白族儿女赶场的热闹场景。霸王鞭、傩愿戏、板凳龙,茶馆、酒肆、豆腐坊,客栈、商铺、粑粑摊。接南北客,聊古今天,谈东西事,热闹非凡。
慈祥的白族阿婆笑着问我渴不渴,先后给我端了三道茶:一碗苦茶、一碗甜茶、一碗蛋茶,在我耳边说:“一苦二甜三回味,家人团圆事圆满”。我恍然大悟,醉卧凡尘俗事身,只缘人在此中游;偶遇梭子丘里仙,一语点醒梦中人。时间是泥瓦匠,来到梭子丘一憩,能够修复一切。
历史车轮留下红白痕迹
风萧萧,云漫漫,梭子丘老街的灯敲着岁月的更,照璧映衬白族村寨的历史与未来。
这里是白族文化聚宝盆。南宋末期,“寸白军”将士谷姓和钟姓祖先从大理地区迁到澧水流域,插草为标,解甲归田;覆锅为记,长期定居。子孙后代耕读为本,业创千秋,被称为“民家人”。白族游神赶会的《告祖词》为证:“家住云南喜州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苍洱逸民历代传”。现在,他们的后裔仍然保留白族特点。白族民居类似“三坊一照壁”的四合井式建筑,大门、照壁、山墙等部位彩绘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装饰房屋。白族人以白色服装为贵。男子头缠九尺长的白色包头巾,上穿白色对襟布扣衣衫,外穿黑色扎染满肩马褂。妇女头戴“风花雪月”帽子,上穿右襟白布衣衫,外套红色丝绒满肩领褂。
这里是红色文化发祥地。1928年4月,贺龙受党中央委托,率兵举行桑植起义,创建工农红军。贺龙带领红军将士建立湘鄂西根据地政权,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梭子丘有70多名土家、白族儿女参加红军,经常经过茶马古道,或在红军树下宿营。贺龙二姐贺戊妹从事红军女儿队地下联络工作,被害于马合口溪龙坪,后葬于梭子丘赵家湾。谷志大一家八人参加红军,跟随贺龙将军闹革命,五个子女英勇献身。谷忠孝、刘成建参加湘鄂边红色游击纵队,在鹤峰县作战时牺牲。红军将士曾从麻垭古道入湘进鄂,古道上石岩板像一页页史书,记载红军将士的赫赫战功。在梭子丘红土地上,红军将士演唱《红军三进我的家》和《六唱红军》等红色歌谣,演绎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留下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
多彩梭子丘
时光穿越700多年,来到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这一条街,被岁月之河淘洗,文化旅游扶贫产业使之旧貌变新颜。自2015年以来,张家界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进驻梭子丘村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工作,带领群众共打脱贫攻坚战。他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修建白族古镇基础设施,传承民族文化;表演红军歌舞,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剧院、茶馆、书屋、客栈,这条古朴的白族风情老街已呈现出游人如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多彩的梭子丘,浓郁风情,锦绣山河,化成粉墙黛瓦上的一幅幅水墨画,飘落在武陵山区一隅,让远方的大理落在身边,使乡愁之绪抛于脑后,把诗意生活寄往未来。
(作者简介:戴澧兰,女,张家界市人,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党委委员和镇政府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