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 张家界新闻网 2023-03-21 17:49:31 阅读:
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客户端 通讯员 王群雅 朱民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按照“依托核心景区、开发特色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建设美丽乡村”总体思路......近年来,慈利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关于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百姓参与保护、共得实惠的“金山银山”。
放大资源优势,高位谋划布局
慈利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把发展旅游摆在重要位置,确立“旅游旺县”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慈利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实现发展连点成面。
坚持全域旅游思路。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建设的突破口,确立“一中心、一龙头、两走廊、四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错位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县城区为中心,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为“龙头”,冰雪世界、九歌山鬼、壮举实景等为“侧翼”,红岩岭户外拓展欢乐园、悬崖花开二期、藤茶公园为新起点的新格局。
围绕核心景区布点。依托张家界大峡谷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其成为乡村旅游的牵引地。目前,景区周边36个村潜力得到释放,涌现出冰雪世界、悬崖花开一号营地、路上汽车酒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核心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初步形成。
突出红色文化特色。依托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红军树、棉花山阻击战战斗遗址、中共老棚谢家嘴支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了“星火之源、峥嵘岁月、古韵红土”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全县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6个,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6家,“峰林峡谷”“稻花香里说丰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写深融合文章,夯实产业基础
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来培育,积极探索“旅游+”模式路径,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做大做优产业融合文章。
挖掘“田间”农旅产业。依托“南方大寨”品牌,打造乡村人文旅游产业的典范,建成“长峪铺村史馆”;利用原生森林、溶洞、牧场和土家族院落,将土家民俗和现代人推崇的农耕休闲观念相结合,建成禾田居山谷土家农耕文化主题乐园。
发展“山间”民宿产业。依托自然生态风光,精心打造星空篝火晚会、土家长桌宴、亲子野外露营等旅游活动,建成三王·竹溪谷品牌民宿;利用澧水河天然美景,建成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古韵溪山庄,截至目前,已接待各类游客30万余人次,组织大型活动200余场次。
打造“乡间”文创产业。县域10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丰富,成为撬动乡村文旅产业的新杠杆。岩泊渡红薯粉丝、洞溪七姊妹剁辣椒等非遗技艺实现市场“活化”,激发了非遗产业内生动力;“板板龙灯”艺术节、“五月十五”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等成为全县旅游观光亮点,每年参加活动人数均在8万人以上。
创新“夜间”演艺产业。引进九歌·山鬼大型夜游文旅项目,将张家界自然与文化、科技资源创新结合,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行进式贯穿原始森林、天坑地貌、旷古溶洞等的超强沉浸式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为传统山水游增添别样乐趣。
探索三个坚持,拓展致富渠道
慈利县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村企共建”助力村民增收。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罗潭模式”。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参与产业发展,村集体、农户、企业按照“4%、17%、79%”的比例分红,实现综合效益13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以上。
坚持“专业模式”吸纳村民就业。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帮扶作用,通过湖南湘煤集团专业运营管理,建成三王峪·竹溪谷景区,打造特色民宿9栋家121个床位,提供就业岗位88个,宣传引导6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成立4家民营公司。截至目前,景区共接待各类检查参观考察组300余批次、游客560余批,共30000余人、实现营收42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30万元。
坚持“宣传推介”提升品牌效应。依托本土天然富硒资源,推出全省首个县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设立慈利富硒农产品推广中心,研发“康添牌”富硒米、江垭富硒鱼等系列知名产品,年销收入约两千万元,有力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