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岗村:另一个“世外桃源”
- 张家界新闻网 2014-09-12 11:45:15 王姣 李享 阅读:
庙岗村的土家吊脚楼群。 记者 李享 摄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蜿蜒清澈的木笛溪穿村而过,四处晃悠的老黄牛不时地惊起稻田里的小鸟,这里,不是景点却处处有景,安然的田园生活更是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便是与怀化市沅陵县火场乡上寨村、赵家峪村交界的永定区四都坪乡庙岗村。
庙岗村又叫张家湾,相传明洪武年间,有一位叫胡宗杰的将军来此征苗,平叛成功后留其张姓文书在此镇守,张家湾也由此而来。可遗憾张家人在此逐年衰落,胡宗杰后人便迁居庙岗。如今,除了一户姓“袁”,整个张家湾里全是“胡”姓人家。
坚持至今的农耕生活,曾经的大胆尝试,汇成了庙岗村的独特气质
或许是地形的限制,也或许是庙岗人的“保守”,几百年来庙岗村都坚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现在这里仍然看不到多少现代化的痕迹。可就是如此“保守”的庙岗人,曾经也有过大办工业的尝试,即使现在已寻觅不到当年繁华之时的痕迹,但却依然成为庙岗人回忆中最为津津乐道的部分。
办炼铁厂,是庙岗人发展工业的首次尝试。村里的山上有鸡窝状的铁矿,又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在大炼钢铁的时代,村子里一下子便办起了两个炼铁厂。
78岁的胡富先老人当时在炼铁厂当技术员,他说:“当时厂里有6个技术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工人们在炼铁炉前加铁水、放炭木,两个厂一共有12座炼铁炉。”
说起当时的盛况,时任炼铁厂厂长的陈开才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炼铁厂最高峰的时候有工人1000多名,来自沅陵火场乡等村子及附近好几个乡的人都在这里烧炭、挖矿、炼铁,场面热闹不已。
后来,村里人又办了铜矿厂、草纸厂。胡富先老人家门口有一株树龄已经好几百年的高叶树,就是当时村里人造草纸的原材料。村里人称这种树叫“神仙树”,村里还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种树是坚决不能砍的。
打工能挣钱,特色养殖也能挣钱,庙岗人的钱路子越来越宽
庙岗村没什么产业,多年来村民大都以种田为生,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同行的四都坪乡干部秦政明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劳务输出,整个村80%以上的村民都外出务工了。”
近几年,村里开始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养蜂成为第一个兴起的特色养殖。村民胡正安是村里养蜂最多的农户,他说:“以前,虽然家家户户历来都有养蜂,但都不成规模,都是自己家里吃。现在不同了,一斤蜂蜜可以卖到50块钱,光养蜂,我一年收入就有好几千块钱。”
除了养蜂,黄牛、山羊等特色养殖也逐渐兴起。目前,村里3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户有2个,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加。随着思路的打开,相信不久之后,这个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传统村落会有更广的致富门路。
传统与质朴,既是特色,又是优势,更是发展新方向
原汁原味的土家传统民居,没被现代气息笼罩的田野,至今坚持着传统的牛耕犁田,村里的小路都是石头铺就,溪边静贮着水碾房,没有机械,没有浮躁,没有喧嚣。
全村80户人家,除了5户是现代砖房,其余都是传统的木质民居。其中有50多户是土家传统吊脚楼,有4户民居有上百年的历史。
不论从生活方式、建筑风格,庙岗村都遵循着传统,似乎与世隔绝一般,这种宁静与质朴吸引着不少忙忙碌碌的城里人来此静心,也为庙岗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现在,村里正在申请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还打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将穿村而过的木笛溪开发利用,使庙岗村成为真正的另一个“世外桃源”。
只是说起发展,村支书还是有些忧心,村子位置偏僻,发展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他说:“进村的两公里路一直没有硬化,村部的屋顶也垮塌了,村里有一个组甚至连毛路都没有,这些问题若能解决了,我们的发展也会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