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变味的城市景观开发
- 新华网 2012-09-10 17:35:36 许晓青 刘天 阅读:
“利”与“义”如何平衡?
针对“低腰秋裤”“烟雨凤凰”等近期焦点,阮仪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辩证看待各地古城古镇保护性开发过程中所遭遇的新问题。
他认为,对于那些与古城镇相关,甚至只是地理位置相近而“借壳”的造景项目,首先要避免“利”字当头,必需平衡好项目本身的公益性和商业性。
“比如,湘西的‘烟雨凤凰’项目,如果真是为了将部分凤凰古镇的接待和娱乐功能转移出去,稀释游客密度,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是对凤凰古镇本身的一种保护。但名字沾边的新建功能区,就不能挂着‘凤凰古镇’的名号,是旅游功能区,就应称为旅游功能区,不能建了‘假古董’,还拿‘凤凰古镇’的名号打擦边球。”
阮仪三认为,城市造景对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而言固然有巨大的利益可言,但开发本身更要重“义”。他说,这里的“义”包含一是遵纪守法,二是尊重自然、历史规律,三是尊重老百姓的看法,这样的开发项目才能不唯利是图。
比如,西安重现“八水绕长安”的设计方案,阮教授分析,目前陕西地区仍是缺水区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们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他认为,网友热议的一些城市造景项目背后“各有是非曲直”,个别限于建筑外观的争议,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或新的共识,舆论也要有一定的包容度,“当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等都曾引发热议,但最终成为新的经典。”
“我们需要‘火眼金睛’的舆论监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一个宽容的舆论氛围,有助于城市地标建筑及规划的创新。”他说。